雁蕩(金聯震:開啟雁蕩“霞客行”家門口的美景看不夠)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來源:【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明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徐霞客遊天台山後,從黃岩進入雁蕩山(《徐霞客遊記》作“雁宕山”),遍遊“雁蕩三絕”靈峰、靈岩、大龍湫。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徐霞客又兩次遊雁蕩山,撰《遊雁宕山日記後》。
近日,溫州樂清市民金聯震又前往雁蕩山景區尋遊,他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去雁蕩山,每次都是踏著徐霞客的足跡去探尋雁蕩山風景,他會拍照記錄並撰寫遊記,且每次都會有不同的遊曆心得。
跟著古人實地體驗
“人生總需要一些精神追求,否則就寡淡無味。”今年60歲的金聯震,十分熱愛旅行,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是徐霞客的忠實“粉絲”。
金聯震(右)
雁蕩山素有“海上名山”之譽,雁蕩山的幽、奇、險、峻深深地吸引著金聯震,他為家鄉有這樣的美景而感到自豪。而徐霞客的記述,更為雁蕩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20年,由於疫情形勢嚴峻複雜,原本打算出去旅遊的金聯震不得不擱置遠行計劃,他決定要踏著偶像徐霞客的路線重遊雁蕩山。
於是他購買了多本關於徐霞客在雁蕩山遊玩的曆史書籍,逐本閱讀,研究了徐霞客三次遊玩雁蕩山的路線,製定了適合自己的遊玩路線並實地體驗。
“徐霞客當年遊覽雁蕩山時,行程主要在靈峰、靈岩、大龍湫和雁湖景區,重點是探尋大龍湫的源頭。我原先是沿著他的行程走,從謝公嶺進入靈峰開始,一處處遊覽考證。後來逐步擴大範圍,東至羊角洞,南至筋竹澗,西至鋸板嶺,北至六坪山,幾乎走遍了雁蕩山風景區內所有景點。”金聯震表示,根據氣候不同,景區內的景象也不同,因此他常常需要往返多次,如大龍湫景區一年內就去了十幾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和感悟。
故地重遊仍有新意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當初徐霞客遊玩過程中的一些危險之處對現代人來說已變得十分便利。
據金聯震介紹,靈岩景區有一處“奇洞”,名為天聰洞,位於展旗峰壁腰,因洞口形似耳竅而得名。此洞生得內外皆奇,洞內有洞,洞底見天。徐霞客第三次來雁蕩山時,發現了此洞。“梯窮濟以木,木窮濟以梯,梯木俱窮,則引繩揉樹”,冒險入洞察看並記之,稱為“天窗洞”。
“從文獻記載中看,可以體會到當初徐霞客攀爬之艱難。慶幸的是,如今天聰洞已修了山道供遊人通行,十分便利。山道上還修建了一座霞客亭,據說徐霞客就在此處發現天聰洞。”金聯震說。
金聯震 攝
“西十裏,至莊塢,夾溪居民皆葉姓。散水岩在北塢中,石崖橫亙,飛瀑懸流,岩左登嶺有小庵。時暮雨,土人留宿莊塢,具言洞仙院之勝。”這是《徐霞客遊記》裏有關洞仙院的記載。洞仙院位於龍西鄉散水崖西邊三公裏處的懸崖之巔,人跡罕至。金聯震說:“原想探得洞仙院的秘境,如今山上植被濃密,原有的小路已無跡可尋。考慮到安全問題,我隻爬到半山腰,無法親眼見到實在遺憾。”
“為摸清雁蕩山的山形水勢、來龍去脈、人文風俗等,徐霞客在遊記中多次攀陟荒榛野徑、危崖絕壁,很難想象在沒有完善的行進道路及相對安全防護措施下,他是如何做到的?”金聯震佩服道。
創新線路撰寫遊記
當年,徐霞客遊玩雁蕩山隻能徒步遊玩,每次都要花上五六天,甚至是十幾天時間,而現代公路暢通,交通便利,金聯震到各處景點遊玩隻需要花上一兩天就可。
金聯震 攝
“雖然是跟著‘偶像’遊玩,但是我在原來的路線上進行優化,尋了更適合大家的路線。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幾乎走遍了雁蕩山風景區內的景點,拍攝了大量圖片,並撰寫了十多篇遊記。”金聯震說,希望這些資料能給他人提供一些參考。
“對我個人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以前我們去雁蕩山都是看風景,現在我是根據徐霞客在雁蕩山遊玩的曆史書籍遊雁蕩。在雁蕩山的羅漢寺前有幾座小橋,側麵留有南宋時期的石刻,到現在有900多年的曆史,但現在雜草叢生,無人理會,真的令我感慨萬千。”看到雁蕩山有很多文化古跡隨著曆史自然等演變而逐漸消失,金聯震感到十分可惜,他希望每一名來雁蕩山的旅客不僅僅是為了欣賞自然風光,也能了解到其悠久的曆史文化。
本文來自【溫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1 留言